感觉统合百科
感觉统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,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,美国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于提出“感统”理论。研究表明,经过感觉统合,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。那么什么是感统失调?需要治疗吗?
感觉统合失调是外部感觉刺激无法在脑神经系统有效组合,大脑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,会影响各种基础能力的发展。感统失调属于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,但严格意义上来说,感统失调并不属于病症,也自然无需治疗。家长在发现孩子感统失调出现端倪时,如果及时进行纠正调整,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感统能力,让孩子掌握基础能力。接下来介绍一下感统失调会带来哪些影响,帮助家长们判断孩子能力情况:
1.视知觉失调
视知觉失调的孩子在学习时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,会经常出现错字、添字或者漏字的现象,或者经常性地将字的偏旁部首颠倒,又或者会经常抄错题或者抄漏题。
2.听知觉失调
听知觉失调的儿童的听觉能力一般都会比较弱,也受不了大声的刺激。而且听知觉失调的孩子还表现在听不进别人的话,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,或者是经常忘记别人的话,就算记得,也无法完全记得。
3.前庭系统失调
前庭系统失调主要表现为多动、注意力无法集中,分不清左右,欠缺方向感等。这是由于前庭网膜的协调和掌控功能不足,从而造成孩子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失常,也因此存在孩子好动、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。
4.触觉系统失调
触觉系统失调的孩子往往不合群,人际交往能力差。一方面表现在孩子爱去招惹别人,另一方面表现在孩子会害怕陌生的环境,当处于陌生环境时会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现象。不愿意让别人碰自己。
5.本体系统失调
本体系统失调的孩子动作协调能力会比正常孩子差,具体表现在:系鞋带、扣纽扣、用筷子等动作会较为迟缓,走路易迷失、走路容易摔倒等。同时也表现在动手能力也会相对较差。
良好的感统能力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,“地基”不稳,一切都是空谈。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在生活细节上、学习过程中,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某项能力较弱,需要尽早关注,并采取必要的感统训练。只有扎实基础,才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全面优良的人!
赞(1)
踩(0)